110平方米的房子,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要60多平方米;购房时出售人员口头许诺的31%公摊面积,收房时却变成了46%……法治日报的一篇查询报导,再次将被诟病已久
110平方米的房子,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要60多平方米;购房时出售人员口头许诺的31%公摊面积,收房时却变成了46%……法治日报的一篇查询报导,再次将被诟病已久
110平方米的房子,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要60多平方米;购房时出售人员口头许诺的31%公摊面积,收房时却变成了46%……法治日报的一篇查询报导,再次将被诟病已久的公摊面积这一论题带入大众视界,“撤销公摊面积准则”的呼声再度高涨。
公摊面积和商品房预售制相同,由香港传入内地,在1995年的《商品房出售面积核算及共用建筑面积分摊规矩》(试行)中正式确认下来,在2001年的《商品房出售办理办法》再次明确规定。
购房者对公摊面积的吐槽,首要原因在于,它导致商品房的生意呈现了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两套计价规范,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问题。
当然,首要要看到,有没有公摊面积,关于商品房总价的影响未必会很大。由于撤销公摊后,敞开商必定会把本钱转移到套内面积上,然后形成套内面积的单价提高,终究总价或许仍是那么多。
可是,哪怕购房总本钱不变,也并不意味着公摊面积合理。由于按实践所得的套内面积来核算房价,关于购房者来说更明晰明晰。公摊面积的存在,实践形成了一种信息不对称、不通明的消费环境,对购房者晦气。
公摊面积首要包含楼道、电梯、大堂等公共空间。实践中,其占比没有一致的强制规范,怎么核算也存在含糊地带,市面上通用的规范又是总建筑面积,这就导致开发商很简略在购房者看不见摸不着的公摊面积上做文章。
比方报导中说到的一个比如,一位青岛的购房者买了一套110.25平方米的房子,开发商发布的公摊面积占比31%,收房时套内面积只要61平方米左右。后来才知道,是外墙的一半被计入了套内面积。
这便是计量口径紊乱的成果。开发商用建筑面积宣扬,混杂概念误导购房者,给购房者形成一种捡便宜的幻觉,实践上套内面积远低于购房者预期。并且,购房时仅看样板房是遍及操作,购房者底子看不出不同计量口径下的实在面积状况。
再加上现在的房子遍及越建越高,公摊面积越来越大,得房率越来越低,购房者不知道终究到手的实践套内面积会有多少,还得为公摊部分承当后续的物业费、取暖费等,这天然难言合理。公摊面积发生的收益怎么处置,也经常引起业主和物业的胶葛。
商品房的生意,究竟不像买件衣服这么简略,可以先看先试,不满意退款。在预售制加持之下,购房者没有多少“懊悔权”。
所以,包含一些两会代表委员、业内人士在内,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撤销公摊,并非没有道理。假如依照实践的套内面积核算,更明晰直白,也可大大揉捏开发商做文章的地步。实践上,重庆在多年前就敞开了撤销公摊的试点。
当然,和预售准则相同,公摊面积准则的存在由来已久,哪怕民众“苦其久矣”,要想一步到位地撤销,或许也不实践,究竟现在的房产证等都是以总建筑面积为规范。
但这不等于公摊面积准则无需调整,公摊面积的巨细可以任由开发商说了算。
或许,在一些开发商看来,撤销公摊、全面改为按套内使用面积核算后,公摊面积对应的公共区域的办理更困难,物业费、取暖费等也或许会上涨。终究,购房者并不能得到啥优点。
但这其实是一个伪出题。从实质上说,公摊面积是一个信息是否通明、规范是否一致的问题,假如事前可以说得明理解白的,总比让购房者抱着“买彩票”的心态买房,和过后引发各种对立胶葛来得好。
关于正常、合理的公共区域开销,人们乐意埋单。谁都知道,公摊面积不是越高越好,太高了拉低得房率,购房者天然心里不平衡;相同,公摊面积也不是越低越好,低公摊意味着公共区域,如过道、大堂等空间会适当紧促,影响寓居体会。
所以,就算现在不能当即撤销公摊面积,开发商也应将建筑面积、套内面积、公摊部位等信息进行清清楚楚地公示奉告,充沛保证购房者的知情权。关于开发商混杂概念、虚伪宣扬,隐秘套内面积等状况,应加大依法赏罚的力度。
很多人对立公摊面积,并不是期望撤销公共区域,而是想真实完成理解消费,买了一平米,就得到一平米。在这种前提下,公摊面积准则短期内应不断完善。长时间来看,逐渐变革过渡到依照套内使用面积核算,也应该提上议程。
- 0
- By admin